薦盒 | 潮州木雕

薦盒是供奉神明的禮儀器物,深受馬來西亞、福建、潮汕和台灣等地區的人民所重視。“薦”的本字意義是進獻、獻祭,在古代常常用來表示給鬼神進獻餚饌、肉品和時鮮果物等,因此“薦盒”就代表用來進獻祭品的盒子。       

每逢重要節日,薦盒都會被擺放在神台或供桌上,置於香爐之前,上層擺放裝有茶、水、或酒的供杯,下層擺放糕點、餅乾或蜜餞等食品,以在祭祀時給祖先和神明敬茶、獻酒,表示心中敬意。基於此,薦盒也被稱作敬盒、奉案、敬茶台、糖果盒等,並廣泛出現在華人家庭、廟宇慶典的祭拜儀式中,甚至許多民俗收藏家也極度注重薦盒的藝術形象與製作年份,認為其越是古舊,越是珍貴。       

薦盒的造型一般是“翹頭案式”和“盒蓋式”,材質則有木、錫、銅、陶等,其中以木質最為常見。“翹頭案式”的薦盒有分單層或雙層,案頭兩端如翼般翹起,架子本身則鏤空雕刻花鳥、卷草、雲邊等紋樣,飾以朱漆、金漆等色彩,呈現古樸雅緻、意蘊吉祥之感。“盒蓋式”薦盒則可設計成長方形或者菱形,其上部是蓋盒,掀開後就可看見下部的架子,共由底、架、碟三個部分組成:蓋盒通常黑底金漆,描繪三王獻瑞、福祿壽禧、吉祥博古、梅花喜鵲、松鶴延年等吉祥圖案;架子則以獅子為基底,架身及碟部鏤空雕刻螭龍、蝙蝠、書卷、鉤藤、花鳥及人物等紋樣,整體觀感會呈現一種輝煌熱鬧的氣象,顯得祭祀場面更加莊重祥瑞。       

傳統民俗的宗教信仰中,祭拜是最普遍、最能表達誠心的宗教行為。為了能在祭拜儀式進行時,有效增加人和神之間溝通的橋樑,百姓習慣準備許多的食物、鮮花、金紙等貢品獻祭給神明,因此也產生了許多器具來盛裝貢品、供神或請示神意,比如神龕、淨瓶、香爐、筊杯等。薦盒就是其中用來盛裝貢品的重要器具,尤其是福建人在正月初九拜天公時,每年都會隆重其事,並且特別注重薦盒的形製,它們大的可高至三到五層,小的即使單層也要雕刻精緻,只求所供奉的酒水可以順利獻到神明手上,飲後因心情愉悅而滿足所求之願。所以,薦盒也就承載著人民的信仰寄託,在愈發講究的設計中逐漸發展成兼具實用、審美和文化價值的文物。